一河通南北,千载连古今。千百年来,大运河穿越历史、流淌至今,恰如中华文化生生不息、奔涌向前,已成为中华民族长盛不衰的重要文化载体。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包括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浙东运河3个部分及其10个河段,涉及北京、天津、河北、江苏、浙江、安徽、山东、河南8个省市。
中国之声国家文化公园特别策划《江山壮丽——我说大运河》,邀请了24位工作、生活与大运河息息相关的讲述者分享他们的运河故事。你知道连紫禁城也是大运河上“漂”来的吗?今天是最后一期,讲述者是中国文物学会会长、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单霁翔。
【资料图】
“紫禁城的建筑用料来自五湖四海”
江山壮丽,我说大运河。我是中国文物学会会长单霁翔,也是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我写了一本书,书名是《大运河漂来紫禁城》。很多媒体也喜欢引用这句话。为什么这么说?
中国的传统建筑主要以夯土墙、砖石墙和木结构为主体,所以砖瓦和木料的用量非常大。尤其是对于有大小宫殿70多处、建筑1200座、房屋9000多间的紫禁城来说,假如没有这条大运河,那大家想想,建筑用料就只能就地取材,而没办法从五湖四海运来更有质量保证的材料了。
故宫保和殿后丹陛石(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紫禁城的营造用料中,最难采集和运输的是石料。在明清时期,远距离运送巨大又沉重的石料可不是一件容易事。大家知道我国古代工匠怎么做的吗?他们用旱船滑冰的办法,在沿路打井,然后取井水泼在地上结成冰,再将石料放在冰上,人力拉拽前行。故宫保和殿后的丹陛石就是整块巨大的汉白玉雕刻而成,那是紫禁城中最大的一块,光从山中开采,就征用了上万人,运到京城花了28天。
“整个紫禁城都是大运河上漂来的”
和产自北方的石料相比,巨大的木料就更难运了。因为它们大多产自我国西南地区的崇山峻岭之中。在《利玛窦中国札记》里就提到过,人们通过运河把大量的木料运到京城,用于皇宫的建筑和修缮。当时,运河沿线的几千名纤夫步履艰难地拖着一根根大梁扎成的长蛇一样的木筏,后面还拖着其他木料,一天要走5千米路。这些来自四川的木料,运到京城需要两三年。所以在明代初期修建紫禁城的时候,光备料就持续了近10年,等各地的石料、木料被采集、运送到北京以后,才开始施工,前后历时14年,紫禁城方才建成完工。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不仅如此,建造紫禁城用的青砖来自山东临清、“金砖”产自太湖。别忘了,南方还有不计其数的珍宝都是通过大运河源源不断地运到北京。可以说,大运河上“漂”来的粮食等物资,为紫禁城作为皇宫的营运提供了物质支持,康熙皇帝、乾隆皇帝多次顺着大运河南下,吸取他们需要的文化;还有更重要的,大量的人才、独具特色的各地文化,都通过大运河源源不断地进入了京城,难道这样的紫禁城不是从运河上“漂”来的吗?
“人们对家乡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守望,才是支撑大运河保护最强大的力量”
大运河是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根和魂,更是沿线人民的乡愁。早在2003年,我就把目光投向了大运河,2004年到2008年我曾先后提交了四份关于大运河保护的全国政协提案,上百位全国政协委员给予联名,其中就包括建议加强大运河保护、推进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等。奔腾而“沉寂”的大运河文化遗产得到国家层面的重视。2006年,京杭大运河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包括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浙东运河在内的中国大运河成功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
扬州古运河(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不久前在拍摄节目过程中,我再次来到大运河沿线的扬州。其实申遗成功之前,我曾十余次来到这里考察、调研,申遗成功后当我再来到这里,发现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的各项工作切实得到落实。枕水人家,舳舻相继,感受到了运河给今天两岸人民带来的美好生活,我意识到“其实,广大民众对家乡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守望,才是支撑大运河保护最强大的力量”。
【专家解读】
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党委副书记周庆富说:“千年运河,源远流长。大运河的地理空间跨度之大,延续使用时间之长,文化遗产资源之多,使其成为最具活力的流动的文化遗产。大运河蕴含着中华民族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的文化记忆,传递着多元一体、南北融合的文化力量,积蓄着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文化精髓,彰显着天人合一、和谐共生的文化气质,文化内涵的阐释是建设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关键;此外,还要加强沿线文物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展示,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总之,大运河是独一无二的‘活’的文化遗产,几千年来生生不息,它从历史走来,将在我们手中流向未来。”
京杭大运河杭州拱宸桥(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监制|高岩
策划|樊新征 丁飞
记者|丁飞
编辑|廉金亮 王胜留
学术指导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 (国家文化公园专家咨询委员会秘书处)
X 关闭
Copyright © 2015-2023 京津冀空净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22245号-12 联系邮箱:434 922 62 @qq.com